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、长江上游地区。面积8.24 万平方公里,辖38 个区县(26 区、8 县、4自治县)。常住人口3102 万人、城镇化率65.5%。人口以汉族为主,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、苗族。
地貌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其中山地占76%,有“山城”之称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。长江横贯全境,流程691 公里,与嘉陵江、乌江等河流交汇。旅游资源丰富,有长江三峡、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、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。
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 多年,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。因嘉陵江古称“渝水”,故重庆又简称“渝”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 年),改渝州为恭州。南宋淳熙16 年(1189年),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,称为“双重喜庆”,遂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而得名。1891 年,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。1929 年,正式建市。抗日战争时期,重庆是国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。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,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、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,形成的“红岩精神”,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民盟、民建、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“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”均在重庆成立。
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。新中国建立初期,重庆为中央直辖市,是中共中央西南局、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1954 年,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。
1983 年,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,实行计划单列。为带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、统一规划实施百万三峡移民,1997 年3 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。

重庆交通大学(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)始建于1951年,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,具有博士、硕士、学士学位授予权,以工为主,工、管、理、经、文、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,是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,入选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、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,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,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,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,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,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。
1951年,根据毛主席指示,为修建康藏公路、建设大西南,邓小平、刘伯承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,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。1960年,组建为重庆交通学院,成都工学院土木系、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、武汉水运工程学院(现武汉理工大学)水工系相继并入。2006年,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。2018年11月,与同济大学联合创办重庆智慧城市学院。
截至2019年2月,学校现有南岸、双福、大坪三个校区,占地近3000亩,校舍83万余平方米,馆藏纸质和电子文献440余万册、期刊杂志1500多种、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.39亿元,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有全日制在校生2.7万名,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。下设19个二级学院,62个普通本科专业。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、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3个国家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,7个专业获批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试点专业。
